中文简体 | English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汽车配件价格走势"
2004-09-24 发布 人阅读
在9月24日开幕的首届金华国际汽车展上,记者看到,车展现场人头攒动,金华消费者的购车热情似乎有些出乎车商们的预料。而车商们的降价、抽奖等“突然袭击”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惊喜。
在满眼都是整车降价、配件上浮的现今车市,昨天车展上的一条消息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格外关注:菱帅、得力卡、富力卡汽车的汽油滤清器总成、机油滤清器总成、前刹车碟片组等再次大幅度降价,降幅在30.19%~79.29%之间。 “买得起、修不起”对中国的有车族来说,确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目前市场的情形并非像消费者所期望的那样。满街都是整车降价的信息,惟有汽车配件很少有降价的,自今年5月起,配件涨价就已初见苗头。 据统计,进口配件的涨幅在10%~20%,其中日产配件平均涨幅在15%~20%,个别品种上涨了30%以上,而国产件的涨幅也在5%~10%,至于稀有件的涨幅更是近30%。而进入六七月以后,汽车配件价格更是持续上浮。如捷达的机油、启动马达、水泵等零配件价格比3年前上涨了数元至数十元不等。而1176种配件价格全部上调也是近几年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为什么整车价格大幅下降,零配件价格反而上升了呢?据业内人士分析,影响汽车配件价格的因素很多,比如厂家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生命周期、有色金属的价格走势、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化、厂商的因素。而专业人士和消费者比较认同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厂商想补回整车利润大幅下降所造成的损失。实际上汽车售后的利润比卖一辆车要高得多。而价格一旦上扬,再回落将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会像原来那样两三个月就恢复原样。 配件厂家也有自己的说法。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散、乱、差”有目共睹,加上国内整车配套厂人为地制造非技术性障碍,国内零部件厂商似乎已有些吃不消了。零部件产业的成本降低的法宝之一就是要形成批量化经济规模,然而,分割的配套市场羁绊了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当整车市场利润丰厚时,尚能掩盖住零部件产业结构性缺陷,但当整车市场处于激烈竞争时期,就像现在这样,挤利润水分的压力传递到零部件企业身上,先天性结构问题开始暴露无遗—————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都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成本优势;加上产品结构不合理,不少零部件企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大量资产闲置,固定成本增加。 面对这种现状,有关专家告诫零部件厂商:配件价格与整车价格同步下降必将成为市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也有几二三家企业已经在“治疗”配件市场的这一“致命伤”。如海南马自达全线下调旗下福美来、普利马等车型200多款常用配件价格,在此之前奇瑞和南京菲亚特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大幅降低零配件价格。而最引人注目的则属东南汽车。据东南汽车内部人士透露,这次配件降价并非单纯的降价,而是东南汽车已悄然完成零部件及成本的全面调整,充分发挥被业内称为“东南模式”的东南汽车城完善配套体系和配套成本的优势,把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的摆在第一位的缘故。 作为消费者,自然希望让2004年成为“整车降价年”的同时,也成为汽车配件价格的跳水年。 |
|
![]() |
||||||||||||||||||||
版权所有 © 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
鲁ICP备17052905号
![]() |